---凤凰之旅的回忆片段
5月2日终于把毕业论文搞定,很多同学都出远门旅游去了,为了不辜负最后的大学生涯。思考着去哪“打发”剩余的黄金假期,床头的《边城》还没看完,突然决定去凤凰,去看看沈老的故乡,“边城”凤凰,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古镇。于是,没有任何准备,没有查阅关于她的历史与文化,带着份大学里独自旅行的期待与兴奋,揣着对美丽凤凰“寻梦”的幻想与憧憬,2日晚上22:06,我拉着室友上了去贵州铜仁的火车。(经验:去古城古镇,最重要的是感受那份古朴宁静与文化氛围,所以,去之前最好要尽量全面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,了解她的衣食住行条件,这样才能收获到更多,不枉此行。
喜欢凤凰这个名字,一直在猜测这个名字一定会有个美丽的传说。沈从文曾经这样描述凤凰:“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,当可在黔北、川东、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,发现一个名为‘镇竿’的小点,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,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,在那城市里,安顿下三五千人口……”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。《凤凰县志》记载,“凤凰之名因山受”。说“县城以西五十里有山,处于群峰之中,形状若鸟,昂首展尾”。凤凰西南,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,古城因此而得名。也有传说有对凤凰从这里展翅飞翔过,“凤凰”即由此而得。这座湘西边城原名叫“镇竿”,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先秦,用的都是这两个字。后来,清朝在此屯军,才改称“凤凰”。
“凤凰似乎是这样一个地方,只有当你离开它之后它才会在记忆里渐渐清晰起来。”因为时值五一黄金周,旅游区到处人声鼎沸。刚到凤凰是中午12点多,阳光很刺眼,街上异常喧闹拥挤。凤凰的第一印象让我有点失望,站在古城入口,看着她被太浓厚的商业气息与城市带来的喧嚣笼罩着。杂乱的街道来往的人群,小巷里比想象中多的多的游人,围过来招揽顾客的生意人,让这里看来与一般所谓的旅游胜地并无区别。可能是自己想像得过于美好,来得也匆忙,没有对她做深入的了解。对一个人的了解姑且需要漫长的接触,更何况一座从历史河流中淌过的古城。它的自然风景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叹之处,而我们所要追寻的,大概就是一份不加雕琢的质朴,一种在山水之间自然真实的生活,一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感受。回来以后,从一张张照片细细的品味,通过查看相关资料,还有慢慢翻阅的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,才开始发现凤凰是需要慢慢用心去体会,飘离的眼浮躁的心是扑捉不到凤凰美的。
下午,迫于游客过多,还是得先解决晚上住宿问题。经渡船老板介绍,我们选择了万名塔边上的一家庭旅店。当然,在旅游高峰期要想住好点的是不大可能,老板娘连自己睡的卧室都以高价租出去了,给我们的房子也是风雨中飘摇的“空中楼阁”,房子虽简陋但是位置倒很好,靠江,推窗即是夜晚沱江最热闹的地段,对面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客栈酒吧,也有黄永玉的夺翠楼,回龙潭的吊脚楼,应该是欣赏夜景的好位置了。随后,跟着渡船老板坐船游览沱江。沱江泛舟,顺流而下,阳光明媚,金灿灿地洒在碧绿的江水上,碧波荡漾,恍然身在画中,心情舒畅,惬意地欣赏着两岸的风景。沱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她也渐渐扭转了我对凤凰之前的“失望”,陶醉与喜爱渐渐滋生在心中。
沱江是凤凰的灵魂,清澈的沱江从中穿城而过,象条绿色的丝带,古朴的凤凰披着她穿越时空走到现代,浸润着现代人浮躁疲倦焦虑的心灵。沱水清清,河水悠悠,温柔安静地流淌着,绿柳塔影,美丽的倒影随风摇曳,碧绿的水草在水间摆动游戏,古渡摆舟,弯曲的河流上漂着竹筏木船,长长的篙在沉淀的江中击起时光的足迹,古老的吊脚楼那立于水中的木头孤单地陪衬着荡漾的江水,河中脱得精光顽皮嬉戏的孩童,水上自由游弋的鸭子,河岸洗衣洗菜的妇女,两岸熙攮的人群,船上游客兴奋高亢的吆喝,苗女甜美热情的对歌……水声,杆声,笑声,歌声,吆喝声,击鼓声交织在一起,飘荡于“无痕”的碧镜中,汇成一曲令人难忘的和弦,组成了一副流动的艺术,无法言语的梦幻与美丽。哎,只怪自己笔拙词穷,不能将那时的美景一一描绘。算了,还是闭上眼,躺在飘荡的小舟上静静享受吧。
傍晚时分,突然下起雨。起先,雨不大,柔柔的打在衣服上,头发上,落在石板路上,似乎要把古城白天的喧闹与嘈杂一一浸润,冼去。浸了雨水的小城一下子清爽润泽起来,灯光迷离在雨清雾里,凉凉的雨雾中伴有泥土的气息,水草的气味,柳絮的淡香……没有打伞,赶紧借朋友的相机出门,希望能将雨中的美妙永恒在照片之中。漫步在沙湾路上,细细体味雨中古城的诗意与浪漫。沈老在《湘西》中说:“满眼是诗,一种纯粹的诗”“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即可成一绝好的宋人书本”,此时此景才真切地体会。雨渐渐大起来,大家笑着叫着纷纷往旅店跑,我们跟在他们后面进了虹桥下的小店,透过屋檐下的雨帘,望着门前弯曲延伸的小巷,丝丝凉意透过衣服沁入内心,浮躁的心思慢慢被抛却,一切仿佛瞬间变得安详宁静,突然想起今年春晚的那个关于雨巷的节目,他们寻找的估计就是此时的意境吧。戴望舒的《雨巷》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/彷徨在悠长、悠长/又寂寥的雨巷/我希望逢着/一个丁香一样地/结着愁怨的姑娘……”那丁香姑娘是不是就是《边城》里,那个坐在岩石上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的翠翠呢?走在悠长的雨巷里,她是否也如同翠翠样,想着“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,也许明天就回来”呢?我却没有那丁香般姑娘的惆怅、凄婉、迷茫,更多的是对眼前诗意美的感叹和时空迷失的错感,也许通过曲折蜿蜒的巷子,我们看到的只是凤凰的浮光掠影,而她真正的神韵又有几个能真正体会到呢?
雨稍小后,走在泛着青光的石板路,很容易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。呵呵,或许,这座古城就是适合用来发呆、凝思、幻想的地方吧。凤凰既然是首诗,那只有身临其境,将漂浮着的心沉淀下来你才能感受到这动人的诗歌。正如沈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谈到的那样:“湘西的神秘,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关系。历史上‘楚’人的幻想情绪,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中,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诗歌。”“一切总那么静寂,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。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‘人事’的思索力,增加了梦。在这个小城中生存的,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,怀了对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”。我的爱?我的恨?我的梦?我的期待?……
次日,依然阳光灿烂,被雨水清洗过后的古城更显水灵动人。这次凤凰之行,考虑到人多,也没打算去其他的景点看,也只是绕着古城逛,漫无目的地漫步于沱水边,逛逛岸边鳞次栉比的特色小店铺,带着一种慵懒,一份悠闲,平和的心境,去领略融会山水文化的精髓。在这里,(当然是指游客少的时候)你尽可以放慢紧张的步伐,释放压抑的心情,逃离出物欲的生活,跟着自己的心去寻找一份全新的体验,做一个梦,寻找属于你的凤凰。
由于囊中羞涩,不得不提前离开凤凰。短暂的凤凰之行,却让我有重游的想法,回望时在心里悄悄地许了一个心愿,我想我会找个游客少的季节重游故地的。可是,与其说游,不如说住,我觉得凤凰应该是适合住下来,融入到古城的氛围中去,以一种全身放下的态度加入凤凰的生活,而不是以一个旅游者的姿态来去匆匆。寻梦凤凰。来年吧,与自己心爱的人,一起在凤凰住上几日,心心相印的体会那份恬静与浪漫,多么美好的愿望啊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