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知道凤凰,是从沈从文大师笔下的《边城》开始的。那恬淡的文字里飘出一座古城,这里有古船、渡口、吊脚楼,有船总、有撑着把油纸伞的苗家少女“翠翠”以及在水中或岸上讨生活的剽悍水手,还有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。
每到春天,凤凰的沱江旁,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筒车,吱吱攸攸地转动,用河水浇绿田园和山庄。苗族、土家族的人们,用古老的方法榨油、造纸、碾米、织布,用筒车提水灌田,小城四处一片平和景象。
于是我的父母带着朝圣般的心情,到古城去寻找凤凰的传说。
走进凤凰,就好像武陵人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。曾经漫步江边的古城墙、憨厚的老虹桥、水中琴键般的跳岩,曾经静静浏览摇晃的木楼、辘辘转动的水车、淙淙的女人,当时古老的情歌,和豆绿色的江水交织一起,好似在像人们诉说人世的空灵、岁月的沧桑。
当时浅橙色的暮霭里,弥漫着远处农家袅袅升出的炊烟,人们嗅着导游女孩的发香,浑觉隔世。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美丽的鸟儿,现实中凤凰是一座精致的小城。女孩的声音如此轻灵:“传说天方国有一种小鸟,500岁集香木自焚而获重生,曰凤凰。湘西有一小城,经千百年战争洗礼而放异彩,亦名凤凰。凤凰鸟,凤凰城,一来自天国,一降于尘世,皆历万般磨难而成正果,化为美的象征。”
如今欣赏凤凰,我亦孑然一身。只有那凤凰古城,雨丝缠绵。
那温柔的沱江水,那历尽风雨的虹桥,那青青的石板路,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,在细雨中画出了一幅浓墨淡彩的中国山水画。耳畔,传来一个女子的吟唱,亦如一曲水墨,悠扬、透明、空灵。就像住在我心角落的我的初恋,让我牵挂,让我忽然变得安静,让我忽然觉得忧伤。
我一直以为初恋不是爱,起码不懂爱,可如今想来爱又何必要懂呢?最是初恋时的爱,这样才让人惦记、想念、不忘却。更或许只有初恋才是爱,因为不懂,所以才费了心思,用尽情思。轻盈、柔和地慢慢飘来,之后,又随风远去。仿佛所有的音符,都滴在那一道光滑的青石板上,融在那一弯清澈的沱江水里。
古城的寻梦者、守梦者多了,古城里的凤凰人日子过得自然愈发殷实,但他们不张扬,也不浮躁,依然质朴无华,依然在门楹上帖着工整的春联,依然在作坊里默默加工银器、蜡染、织锦、姜糖等土特产,依然在店铺里守侯着不远千里的寻梦者。
或许,浮躁的心是体会不了真实的凤凰古城,也许,只有一颗宁静的心沉浸在其中,才能触摸到凤凰那古老而神秘的灵魂。
忽然想起《从文家书》中的一句:“行过许多地方的桥,看过许多次数的云,喝过许多种类的酒,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”。这是我读过的最含蓄而意蕴悠远的情书。我想,沈从文是幸福的。这段绵长而又韵味十足的“凤求凰”,一如凤凰城里的沱江,亘古流传。
美丽的爱情,缘起于这凤凰古城,最终,也将在这凤凰古城中,浴火重生。

|